【泰伊絲練習記錄】
最近有比較長一段時間沒有上傳練習記錄,除了最近比較忙之外,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最近練習的調整比較複雜,練來練去都還停留在實驗和練習的階段,大概到了這幾天,偶然理解了某些練習的原理,因此得到現階段的結論,所以在今天,利用學生忘記請假的時間在教室錄了一點片段。
目前運弓所做出來的效果,好像已經可以理解到演奏家所使用的運動原理,當然熟練度還有完成度還有差,另外樂器也有差,我在教室用的琴和弓都比較差,特別是弓大概是1-2000的練習弓,比較硬,因此動作要做得很準確,才能夠不至於發出失誤的聲音。但即使是比較差的工具,所產生效果應該還是可以看得出來,像是換弓換弦之間聲音的連續性,目前大都已經知道該如何控制身體的某些部位來做到這些效果。
目前影響最大的部分是看了Teddy推薦這個華裔的音樂博士在克羅采的教學影片。
https://youtu.be/LJs43ceaUxw
例如上面這個連結是第六首練習,但是其他第七首,第八首的練習,其實他同樣是在強調這種大幅度調整手臂角度的方式來練習發音的動作,只是套用在不同的句子上,而有各自不同的變化練法。
其實簡單來說,這個動作應該算是Colle練習最徹底的分解動作,例如果我原本會比較注重在手指部分的活動,但這個練習裡面從上手臂的帶動,而影響手指持弓動作的大幅變化,讓我理解到Colle動作連動到整個手臂的一個完整系統。
然後我將這個觀念套用到平常練習的任何曲子之中,就發現原來高把為容易破音的問題,或者更複雜的音色變化,音與音之間的連接,換弓換弦之間的連接等等的問題,大概都可以解決。
之後我會再找時間錄一個影片來說明關於我理解的這樣的一個運弓的系統。
—
影片的後半有附上不同年份的練習記錄。我想強調的是,拉琴的動作絕對不會因為從小練了10幾年的動作而改不過來,在追求更好的拉法的過程之中,其實大部份的問題是來自於對於運弓理論不夠瞭解,以至於身體動作上的盲點,而不知道如何修正,一旦知道要修正的地方,其實當下去嘗試就可以發生變化,大約2-3天就已經熟練,1個星期之中套用到各種不同的曲目去練習就可以逐漸內化,希望可以將這樣的練習觀念分享給大家。